香港出口商的信心在多重影响下跌至新低。3月18日,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建议,香港企业在疫情下除了要多元发展,也可以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内地转移或扩展至越南等新兴市场。
同期,港资企业占外企比例超过50%的东莞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方案》,19条措施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投资信心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东莞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包括“香港城”项目。
港商的摇摆
3月18日,香港贸易发展局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环球需求疲弱,以及中美贸易争端尚未完全解决这三重挑战影响下,香港出口商信心跌至新低。2020年第一季的出口指数进一步下降,创下自香港贸易发展局首次编制出口指数以来的最低纪录。
香港贸发局对500家香港出口商进行调查显示,接近94%受访企业表示"新冠肺炎"为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困扰港商的原因包括,须重新部署运货安排(80.4%)、春节后劳工短缺(76.2%)、与海外买家或供应商接洽受影响(60.5%)及原料供应不稳定(56.1%)。
香港贸发局经济师冯凯盈表示,虽然只有约三份之一受访者认为中美签署首阶段贸易协议及随后调低关税对出口表现有帮助,惟香港出口商目前最大忧虑已不再是中美两国争端。受访港商认为,未来六个月影响出口的最大威胁依次为"新冠肺炎"(63.9%)、全球需求疲弱(18.5%),其次才是中美贸易摩擦(6.2%)。
与上季(56.5%)相比,较少受访港商(51.2%)受到中美贸易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仍有不少受访者遭削减订单货量(70%)、买家压价(54.9%)、分担或承担部分新增关税成本(16%)和取消订单(10.9%)。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受访者考虑发展美国以外的市场(36.5%)、减价(28.2%)、转移生产或采购基地(23.1%)、增加产品附加值(22.4%),甚至缩小公司规模(16%)。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认为,自中美贸易争端以来,有不少厂商在中国内地以外地方设立生产线,以避免新增关税。而今次为了防止疫情蔓延,部分内地以至日本、韩国的工厂停工或未完全复工,令全球供应链紧张甚至断裂,电子零部件尤其短缺,影响电子消费品的供应。跨国企业有可能进一步分散投资,不再依赖单一国家生产。与此同时,海外疫情逐步扩大,令全球经济更缺乏增长动力,订单需求或会进一步下滑。
关家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干扰了全球供应链,让整个市场处于不明朗状态,有机会加速全球供应链洗牌。而该局建议香港企业在疫情下除了要多元发展,也可以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内地转移或扩展至越南等新兴市场。
莞港的计划
就在上述报告发布的次日,3月19日,东莞市商务局的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则该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这个方案涵盖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投资促进、强化企业服务、加强督促考评四大方面,共计19条具体措施,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投资信心为出发点,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重点,以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不断扩大东莞市外资规模、优化结构,全面提升东莞市开放型经济水平。
其中提到,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港澳台企业投资便利化,包括以建设常平“香港城”项目为基础,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要进一步加大投资促进,实施“全球大招商”行动,争取引进更多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在莞投资,同时推动存量、新增外资重大项目增加注册资本等。
这当然不是东莞和香港的唯一联系。东莞市人民政府官网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3月,东莞市市长肖亚非在向来莞调研的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一行介绍时曾说,港资仍然是东莞第一大外商投资,全市共有港资企业7593家,占外企总数的57.6%;累计实际利用港资440.5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数的56.6%。在莞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港资企业近600家。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莞港合作走过了一段辉煌而不平凡的岁月。在东莞的外资企业中,除了占比五成的港资,还有大约三成的台资企业。
根据东莞市外商投资协会《2018年会员企业经营状况年度分析报告》,被调研的376家会员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金属配件、塑胶加工、机械、模具等行业企业,它们到东莞投资年份为1979-2018年不等,平均时间为17年,受访企业在2018年销售收入共计1304亿元。
同时,在海关总署去年完成的“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中,东莞仅次于深圳和上海,位列第三,这也是东莞连续第三年跻身前三。在2018年的排名中,东莞外贸总值规模大、发展后劲足成为稳定东莞排名主要因素。2018年,东莞外贸规模位居全省第二。2019年上半年,东莞对广东省外贸增长贡献度达96.4%。
过去几年,这些外资企业是有摇摆的。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否出现外迁的问题时说也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孟玮称,近年一些东莞的制鞋企业外迁东南亚,但后来又因为水土不服回流到国内。从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是以中低端的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同时,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是正常现象。
东莞市进一步积极利用外资方案的出台背景是国家“六稳”的总体要求下的,而不仅是东莞,更是整个广东以及浙江等地稳外贸外资的共同背景。
今年3月12日,在距离第127届广交会(春交会)开幕倒计时仅34天时,在国内外的展会不断延期的时,作为帮助企业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展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广交会各方依旧都在按原计划推进筹备工作。
谁去了越南?
东莞市一名去年底层前往越南考察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以及当地营商环境是让他不满意的,仅仅是人工、用地便宜吸引力有限。“比如我需要一种螺丝帽,还得回到珠三角找,来回折腾更费事。”
那么是谁去了越南呢?3月12日,香港贸发局曾发布过一篇关于越南北部外商投资的解读文章,并根据越南外国投资局的资料制作越南五大投资来源地。
该文称,过去数十年,越南开放贸易和投资,外商投资与日俱增。截至2019年底,当地的注册投资总额达3,630亿美元,其中60%为制造业投资。在越南的五大投资来源地统计中,截至2019年底累计总额,韩国、日本是越南的主要投资来源地,分别位列第一、第二。这其中涉及的企业包括,韩国的三星,日本激光打印机制造商佳能等。
而如果仅看2019年,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注册投资总额是位列第一的,哪怕仅仅只看香港的数据,也是和韩国并列第一。香港贸发局称,上述数字显示,来自香港以及中国内地通过香港所作的多元化制造业投资大量涌入。
香港贸发局亚洲及新兴市场助理首席经济师马颖德预计,制造商将继续把生产基地由中国内地转移或扩展至其他国家,包括越南。
马颖德指出,虽然越南的工资仍远低于中国内地,但由于低成本不再是越南最具竞争力的要素,因此该地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或许较小。相反越南北部靠近中国内地,特别适合需要从华南地区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行业。
马颖德称,越南在发展成为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包括港口及道路挤塞、土地及劳工成本上涨等。越南政府为此已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在北部地区,位于海防(Hai Phong)的深水港口,以及在吉碑(Cat Bi)和云屯(Van Don)的两个国际机场均已落成启用,而区内的道路网络及水电供应亦显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