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老牌芯片巨头之一的高通就是有备而来,接连在其技术峰会上发布了骁龙855和骁龙8cx两款重量级的芯片产品。
更不用说骁龙8cx这一记给英特尔的回旋踢了。骁龙8cx是首个基于7nm工艺打造的PC处理器,TDP为7W,性能足以媲美目前PC上的低功耗处理器,同时还能提供始终在线的4G连接以及长达数天的续航时间。
当然,其老对手英特尔也不甘示弱。据外媒报道,英特尔已在一项名为“自旋电子学”的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随着传统芯片技术逐渐失去动力,这项技术可取代传统芯片为用户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表大大提速。
该项技术可以将芯片元件的尺寸缩小到目前尺寸大小的五分之一,并降低能耗90-97%。一旦商业成功,该技术可为近年来处理性能增长平平的芯片产业带来巨大的动力。
近几年,随着AI技术应用场景开始向移动设备转移,产业的需求带动了技术的进步,而AI芯片作为产业的根基,必须达到更强的性能、更高的效率、更小的体积,才能完成AI技术从云端到终端的转移。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才能真正笑到最后?问卷才刚刚展开。
一、争相涌入的巨头不断布局
2007年以前,受限于当时算法和数据等因素,AI对芯片还没有特别强烈的需求,通用的CPU芯片即可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
但由于通用芯片的设计初衷并非专门针对深度学习,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扩大,芯片势必要追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步伐。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仅英伟达、谷歌、高通、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继推出新产品,国内百度、阿里、华为等纷纷布局这一领域,也不乏寒武纪、深鉴科技等AI芯片创业公司的诞生。
以英伟达为例,过去几年英伟达的股价飞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AI的概念。整个2017年财年,英伟达的股票从年初的29.63美元,一路高涨最高至120.92美元,成为去年标普500表现最好的股票。
而这得益于AI应用的高速发展,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巨头都变成了英伟达AI芯片的客户。今年第三季度,尽管英伟达增速放缓,其收入也达到了7.92亿,同比增速58.1%。
当然,其他巨头与创业公司也在争先恐后地抓紧自身AI芯片的布局。
比如成立于2016年的寒武纪,成立之初就发布了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寒武纪 1A 处理器(Cambricon-1A),并成为全球第一个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 AI 芯片公司,拥有终端 AI 处理器 IP和云端高性能 AI 芯片两条产品线。